古老的行当劁猪
劁猪是一个古老的行当。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在驯养六畜——牛、马、羊、豕、鸡、犬的家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禽畜繁育、饲养、医疗经验。

关于劁猪的历史,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了记载。《易经》中说:“豮豕之牙,吉”,就是说劁后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牙虽犀利,也不足为害。据《礼记》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劁的猪皮厚毛粗,叫“豕”;而劁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叫“豚”。秦汉之交,战事频繁,骑术盛行,有关骡、马的骟割术也兴旺起来。后逐渐形成“南劁北骟”,即南方以劁猪、鸡、猫、狗等体形较小的禽畜为主,俗称“海棠活”;北方则以骟骡、马、牛、羊、骆驼等体形较大的牲口为主,俗称“圈子活”。有一首民谣这样形容劁匠:“号角越墙悠,牵豕门前候。利刃挂殷红,任彘穷吭吼。吟诀甩赘疣,豚旺猪肥富。此匠不凡夫,六畜医疗秀”。

关于劁匠这行的起源,还有一则著名故事:说是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时患头风痛,闻名医华佗医技超凡,便差人请其诊治。华佗言须以利斧劈开头颅,方能取出“风涎”。曹操闻之大怒,以为华佗欲加害于己,便将他押入狱中。在狱中的华佗身染重病,得一狱卒精心照顾,华佗对其十分感激。华佗知自己不假时日,便相赠多年著述的医学秘笈“青囊书”于狱卒。不久华佗病亡,狱卒含泪辞职回家,学医救人,谁料方入家门,见其妻正在焚烧秘笈“青囊书”,急从火中抢下,可惜仅余一、二页,上面记述的就是劁猪等技法。


劁猪匠在旧时江湖行帮中属“搓捻行”,他们供奉名医华佗为行当祖师。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书一春联赠劁猪匠:“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一语道破劁匠天机。
劁猪匠的工具极其简单,其专用工具劁刀,一头是刀,一头是钩,大约五寸长,状似枪尖,刀尖菱形,两边开刃,大多是手工打磨而成;其形有细长弯曲形的,有桃形和斜三角形的,有尖上带倒钩形的,薄而锋利。劁猪匠把工具装在皮夹子里,出行时别在腰间。

要有人家需要劁猪,劁猪匠先抓住待劁的猪,出手时捋袖露臂,然后拿出劁猪刀,先用嘴叼着,在一脚踩住猪脑袋,一脚踩住猪尾巴,用手抚两下猪下腹,然后对准进刀的皮囊一把口水吐去,那畜生的嚎叫声顿时而止。此时,劁猪匠的那把刀在猪的下腹划开了一个小口。此刻猪已经感到疼痛,歇斯底里的叫起来,这时候就是考验劁猪匠功夫和经验了,还需要速度。劁猪匠有自己的绝活,劁猪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眨眼工夫那赘物被勾出来割去了,整个手术不过三五分钟完事。 之后劁猪匠迅速的割去一小截猪尾巴,表示“此猪已劁”。 然后倒提着小猪,轻轻一抖,又放在地上,小猪立即站直身子,夺路而逃。完事后还会口中念道:“肯吃肯长,膘肥体壮”。

骟匠在过去的农村还是比较吃香的手艺,农村里喂猪养狗,多在其性成熟后,花几块钱请骟匠阉割猪崽性腺,彻底了断猪想恋爱,狗想相亲的念头。这是一门完全靠手艺吃饭的,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一些更加简捷、安全的阉割医术在农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专职兽医、兽医站已经逐步取代了骟匠的职能。如今过去那些骑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红布条飘飞、走乡串户的骟匠,已经成为乡村逐渐遥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