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抗战里的英雄——常仙甫

周泽朴
2025-08-27

鹤壁抗战里的英雄——常仙甫


2015090907042456199.jpg


常仙甫生于1888年,本名玉堂,字仙甫,号老仙。是鹤壁浚县屯子乡裴庄村人在鹤壁近代历史中,他是豫北地区反封建势力的先驱,也是当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锋和组织领导者。

时常仙甫读诗书刻苦,关心贫苦乡里为人仗义疏财,在家常常被人称道;他所在的常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虽然出生是大户,但他没有养成纨绔子弟的性格,相反他仇恨土豪劣绅


406.jpg


1920年,浚县大旱,民不聊生,常仙甫不顾父兄反对,出赁、出卖自家300余亩土地,赈济饥民。1927年,国民党浚县县长周栋伙同地方劣绅郜振方向百姓强行派捐,常仙甫到县政府呼吁减免,却被周栋以“无理抗捐、大闹县府”的罪名投入监狱。裴庄村一带千余名村民围住县政府,迫使周栋答应停止派捐、撤销郜振方的职务、释放常仙甫。


a8014c086e061d9593da54e056fb0ec163d9ca6d.jpg

日军攻克安阳

到了抗日1937年全面抗战时期的11月4日侵华日军攻克安阳,紧随而来的就是进犯浚县。到了1938年2月,面对日军进逼浚县,县长余芸澍携巨资南逃,代县长谢锡崇召集绅士商讨对策,会议上分成两派主战派和投降派,主战派为首的常仙甫在会上深明大义要积极抗日与投降派激烈争论,常仙甫激动下怒掀会议桌,大骂投降派是汉奸后回村组织民众抗日。3月15日,驻汤阴的日军沿汤浚公路南犯浚县,常仙甫率本村数百名青壮年,凭借寨墙,用土枪、石块、大刀、长矛英勇抗击。日军虽带了几门小炮,但裴庄寨墙坚固,激战至傍晚,日军未能攻入村内,反被村民击毙60多人,击伤100余人。当晚,常仙甫组织民众趁夜撤出。这便是汤鹤地区有名的裴庄之战。到了1938年3月24日上午,常仙甫协同汤阴部分民众,采用伏击犯日军,打死70人,活捉1人,炸毁军车4辆。


R-C (2).jpg


随着抗战形势发生变化,他意识到了抗日力量必须要组织起来,为了积极抗日1938年7月,常仙甫经共产党员、汤阴县长刘汉生介绍,进入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找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陈赓。陈赓安排他到八路军晋南干校学习。1939年2月,常仙甫返回浚县,组织成立了浚、滑、汤、淇四县民众自卫抗日筹备理事会并任副会长。1939年3月,常仙甫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抗日斗争时期为了更好地为党和军队提供帮助,常仙甫在自己家里办起木匠铺,用以掩护、隐蔽过境军政人员及地下工作者,向革命根据地提供军需物资。


ff02-ifaencf4146835.jpg


豫北地下交通线是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长期抗战,当地抗日力量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建立太行根据地与延安和各个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联系。其主要任务是秘密护送过往干部、采买转运军需民用物资和搜集获取情报。其中,西线地下交通线的太行区段,主要位于同蒲路东侧的太行二分区,南线地下交通线是1941年根据地进入困难阶段后,以安阳、林县为中心建立起来的。


OIP-C.jpg


1943年5月6日,邓小平夫妇经浚县赴延安,常仙甫把他们秘密安排在开明绅士姜廷庆家中,亲自布置岗哨,并调天门会两个大队、民众自卫抗日理事会会员,分驻在裴庄村及周围几个村子里,严密封锁消息。5月8日晚,常仙甫率队护送邓小平夫妇到达京汉路封锁线后,利用两个炮楼的间隙,掩护他们跨过封锁线,又西进20余里,与接应部队会合。


R-C.jpg


1946年5月20日,曾任国民党浚县县长的盛绍汉、还乡团头子李子斌带人包围裴庄村。常仙甫劝离了家人、乡亲,孤身迎敌。面对敌人的威逼,他怒斥敌人,最终身中三弹,壮烈牺牲,终年58岁。常仙甫牺牲后,边区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冀鲁豫边区报》载文揭露了敌人的罪行,浚县举行了追悼大会。

常仙甫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他在国家民族危亡时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统治毫不畏惧同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