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山小学少年文博园研学记
晨光穿透文博园,牟山小学的孩子们来到四季青文博园。小小的面庞,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预兆着这场研学之旅注定要在他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回忆。
此次参观,从红旗渠精神馆到抗日战争主题展览,孩子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在丰富多元的文化浸润中,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成长之旅。
当学生们踏入红旗渠精神馆的瞬间,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雨如晦却热血沸腾的年代。展厅入口处,一尊林县人民手持钢钎、肩扛石料的雕塑巍然矗立,粗糙的手掌、坚毅的眼神,瞬间将孩子们的思绪拉回了那段战天斗地的岁月。讲解员温柔而有力的声音缓缓响起,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幅林县人民与干旱抗争的壮阔画卷。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几十年前的林县,水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讲解员指着墙上一幅幅老照片说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几十年前的林县,水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照片里,干裂的土地上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痕,村民们提着水桶在干涸的河床上艰难跋涉,浑浊的泥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希望。“那时候,林县十年九旱,百姓们吃水要走几十里山路,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洗过一次干净的澡。”听到这里,孩子们稚嫩的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通过讲解员的耐心讲解孩子们第一次意识到“水”这个日常之物背后,曾承载着如此沉重的渴望。
随着讲解的深入,孩子们了解到,陈列的当年修建红旗渠时用过的工具:锈迹斑斑的钢钎上还留着撞击岩石的凹痕,破旧的麻绳,磨损严重的小凿子都是那段艰苦岁月的亲历者。“那时候,国家经济困难,林县更是一穷二白。没有钱,大家就自己凑;没有工具,就用肩膀扛、用手挖;没有炸药,就自己土法炼制。”讲解员引导着学生们看向一幅巨大的除险工人们工作的照片,村民们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上除险,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却依然面不改色。通过讲解了解到了红旗渠简称的背后是是81位英雄儿女献出的宝贵生命,其中最小的只有17岁。”
当讲到红旗渠通水建成后,林县的土地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翻了几番,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讲解员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而更重要的是,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是我们永远不能丢掉的宝贵财富。”
从红旗渠精神馆出来,孩子们的心情激动不已。紧接着,他们走进了抗日战争主题展览。进入展厅展览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千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数百幅真实的历史照片、数十组生动的场景复原以及震撼的影视资料,全面展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十四年艰苦历程。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们也知道了,面对国破家亡之时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东北抗日联军等爱国武装率先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换来的。”讲解员的声音再次响起,“据统计,在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这些数字让孩子们深受震撼,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
参观接近尾声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学生整齐地站在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合影
文博园这里不仅是游客的参观基地,也是中小学校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位游客都会有所感悟。如今它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年龄的人走进它的怀抱,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未来四季青文博园还会继往开来,不断推陈出新让不同游客都能体会到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