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艺

周泽朴
2025-05-16

锔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然而瓷器有一个致命弱点是易碎当一件瓷器破碎后,人们就要面临,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情况于是不知何时手巧的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经过了艰苦的摸索实践,实践摸索,终于在实践中总结、理顺、规范出一套合理的锔瓷技艺


641.jpg

微信图片_20250516160828.png


锔艺这一行当中国悠久的瓷器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锔艺在民间被称作锢炉匠。就是一门谋生的手艺,匠人地位也就不高,常被看作是下九流的行当,但这门行当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R-C (1).jpg

           

锔艺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都是钻石或金刚钻,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到了清,在三大派的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即:粗活行活粗活就是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锯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工具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

而另一类行活,也叫秀活。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达官显贵,做这一行活的匠人技艺精湛具有艺术韵味,经过他们艺术加工过的锔瓷美妙绝伦使得那些达官显贵们在享乐中兴起了锔活秀


R-C.jpg

5ed50c0fc841cf777d2a12811a3e639c.jpg


自从有了锔活秀,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便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嵌饰做件,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成为古董、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行活,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


d0c8a786c9177f3eec43c8403d4dd8cf9e3d5696.jpg

在悠长的农耕岁月里,补锅匠挑着担子,从城市小巷到农村吆喝着“锔锅锔碗锔大缸”。那时,谁家有破损的碗碟水缸,都会找锔匠修补,让它们重获新生。艺,这一古老的技艺,不仅修补了碗碟的裂痕,更留住了岁月的痕迹,展现了残缺之美。


从人文角度审视,匠和锔器是民族情感与文化记忆的载体。在农耕文明时代,一件破损的瓷碗可能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印记,艺匠人修补的不仅是器物,更是家庭情感的延续。在山西平遥古城,至今仍保留着祖传的艺工坊,老师傅们用祖辈相传的手艺,修复着承载家族故事的老物件。这些经过艺处理的器物,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让后人得以触摸到先辈的生活温度。艺背后蕴含的“物尽其用”“敬物爱人”的价值观,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勤俭持家、珍视资源的文化基因。


微信图片_20250514151719.jpg

微信图片_20250514151714.jpg

四季青文博园农耕文化馆里收藏的锔过的水缸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的今天锔瓷技艺这一行当逐渐走向萧条尤其"用完即弃"的消费主义浪潮下,人们对于瓷器这一生活用品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社会中我们崇尚节约,瓷器、衣服坏了想办法缝缝补补接着使用,但现在大众的观念是瓷器坏掉了可以买新的,这就更让锔匠的生存环境变得狭窄和艰难,再造访锔瓷这一行当的人也越来越少。

面对艺这一行当的艰难的处境,锔匠们也在寻求新的解决之道。如今艺匠人们一直在尝试、一直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希望把锔瓷从手艺变成艺术,更多人的喜爱。


161129152322318422.jpg


在新时代,传承依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器物人们对物品的情感联结日益淡薄。艺的复兴,不仅在学习一项传统技艺,更是在重新建立与物品的情感对话。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