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大土匪扈全禄罪恶的一生
在豫北战役纪念馆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这个人在民国时期的豫北地区当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人便是豫北大土匪扈全禄。扈全禄出生于1901年,字秀臣,原河南浚县扈堂村(今鹤壁市庞村镇)人。
扈全禄本出身农家,长大后当过磨匠、堂信。但由于他不务正业便早早踏上了犯罪的道路。1932年,他在钜桥集饭铺参与抢劫架票,遭到国民党县府通缉,无奈逃至汤阴县城,在保安大队三分队当兵。但安稳日子没过多久,1936年冬,他跑到淇县老寨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仅仅一年时间,他就拉起了一支一千余人的土匪队伍,自封司令,从此开始了他在豫北地区祸害一方的称霸之路。
1938年初,抗日战争爆发,局势动荡,扈全禄被国民党68军收编,还被任命为“浚县抗日义勇军第一路司令”。但他却毫无抗日之心匪心不改,还在卫贤集设司令部和八大处,到处拉夫抓丁,征粮派枪,短短不到半年,便纠集数千人,横行于浚县、滑县、淇县、汤阴等地,所到之处,抢劫掠夺、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同年6月,土匪扈全禄率领部众投靠日本人,被编为黄协军,任“河南省剿匪司令”。进驻浚县城、道口和滑县城后,他在城门设卡制哨,盘查行人,不到一个月,仅在浚县城就枪杀无辜百余人,并将人头悬挂在城门、庙门、牌坊上示众,以此震慑反抗者。他还为搜刮钱财盗卖教育局封存书籍,强占民妇、逼良为妾,恶行数不胜数。
在鹤壁市的庞村有这样一座大院,由大土匪扈全禄在家乡庞村附近修建,大约从1938年开始建造。那时扈全禄通过欺压百姓,责令各乡各户出工出力来建造。最后大院于1945年建成。但是,匪夷所思的是作为土匪的扈全禄建造这所宅院并不是为了自己居住,而是要把它当作学堂,供乡里的孩子读书识字。紧接着新中国成立后,扈家大院曾被用作乡公所、庞村小学等机构的办公场所,直到1991年这些机构搬出,大院也逐渐荒废。后来,当地政府对大院进行了修缮,并将其作为淇河文化博物馆的一部分进行保护和开发,以展示其北方汉民族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9月,八路军杨得志和王新亭率领八路军漳南兵团进驻浚、滑、淇等县,执行肃清日伪军的任务,最初八路军希望扈全禄站在在民族大义上改邪归正,一致抗日。但扈全禄全然不理。于是八路军漳南兵团在道口镇打击其势力,又在淇县、浚县境歼扈全禄部千余人。
一场场败仗下来扈全禄势力大损,他带着百余名残兵仓惶逃窜。但他贼心不死,为了东山再起,转而投靠国民党濮阳专员丁树本,任第十七纵队长。1939年,他又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取得联系,被委任为战区第八支队司令,继续扩充队伍,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
1943年初,扈全禄投靠庞炳勋、孙殿英,任少将旅长。到了8月扈全禄部队再次被八路军歼灭,只剩他带着十余人逃脱。即便如此,他仍不甘失败,强行征用民工数万人,在庞村杨小屯修筑工事,妄图负隅顽抗。1944年,国民党任命他为暂编陆军独立十六旅196团团长。日本投降后,他又担任伪安阳专区第三保安大队队长、河南省第三专区民众自卫集训总队第四团团长,彻底沦为打内战的急先锋。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引发内战。1947年3月,他集结近70万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党中央撤离延安后,太行军区等部决定举行豫北战役,配合主力歼敌。
1947年4月,刘邓大军三纵队陈锡联部在汤阴、淇县地方武装配合下,向庞村及杨小屯发起进攻,扈全禄部队伤亡惨重,他再次只身逃跑。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49年春,新乡解放,扈全禄被淇县公安局缉拿归案。同年8月人民政府召开宣判大会,宣判那天有万人参加,可见扈全禄在豫北一代有多么遭人痛恨。他被捕后曾经受到他压迫过的淇、浚、汤、滑四县人民强烈要求严惩扈全禄。
1949年8月,人民政府在宣判大会宣判扈全禄时场面达万人,来的群众也均来自淇、浚、汤等地的人民,他们都想亲眼看看这个祸害自己的土匪恶霸被惩处的这一天。最终,这个罪恶滔天的土匪头子在行刑前自知难逃一死于是自缢身亡,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