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抗日战争纪念馆中的“地雷”

周泽朴
2025-02-24

鹤壁纪念馆中的“地雷”

鹤壁纪念馆中,收藏了这样一批抗日利器地雷。它浑身斑驳,粗糙,但它是那段艰苦岁月的见证者

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开始转变军事策略,在华北实施大规模的扫荡行动,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面对日军疯狂的军事行动,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群众性的游击战法,这些游击战法的出现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要说地雷战在当时那里最出名要属山东省海阳县的地雷战最有名。


微信图片_20250224164623.jpg


19402月,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侵入海阳县,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妄图消灭抗日力量。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单纯依靠常规武器难以对抗日军的攻势,地雷战便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应运而生


638.jpg

微信图片_20250224164617.jpg


1943年秋天,赵疃村民兵负责人赵同伦从区武委会领来了两颗地雷,他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在一次200多个日伪军出来抢粮回据点途中日伪军被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提前在路上埋下两颗绊雷,一下炸死13个敌人这一战果可让民兵们心里乐开了花,可以说地雷战的初期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紧接着问题来了,那时八路军兵工厂的条件很差,地雷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赵守福他们日夜琢磨就地取材,根据放炮打石头的原理,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经过试爆,效果很好。于是,他们就广泛地取材,把石块利用起来,制成各种拉雷、绊雷、滚雷。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随着埋雷技术和地雷战术的深入地雷品种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各地抗日武装相互学习把地雷这种武器继续发扬起来,光地雷品种就有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标语雷、飞行雷等30多种。


643.jpg


地雷战的兴起,是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它是根据地军民缺少武器,面对日军的侵略,想出的好办法,军民们做的每一种地雷都蕴含着独特的巧思。没有专业的军事指导,他们就自己摸索,不断试验改进。地雷战出现意义非凡。从战术层面看,它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在日军“扫荡”的必经之路,或是据点周围,埋上地雷。当日军行进时,稍有不慎便会触发,炸得他们人仰马翻。这些地雷就像隐匿在暗处的战士,随时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它打乱了日军的军事部署,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地行动,行军时变得小心翼翼,大大降低了其“扫荡”的效率。


813AC3DF93B06ECDAB865FE8EC42BEFD4E51B781_size44_w650_h521.jpg

地雷战漫画


从战略意义上讲,地雷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地雷战的胜利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它证明了即便武器简陋,只要团结一致、开动脑筋,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这种精神力量,如同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同时,地雷战也为其他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各地纷纷效仿,形成了全民皆兵、全民抗战的局面。

枚枚陈列在纪念馆中的地雷,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它曾被埋在地下,等待着侵略者的到来,为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它安静地躺在展柜里,却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英勇故事。它让我们铭记,先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与牺牲。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要从这些历史遗物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分享